公司新闻
     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 >> 公司新闻
三友集团两项成果入选省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微案例

  近日,省国资委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微案例征集活动,三友集团报送的《唐山三友集团落实“三转”战略 构建“三链一群”海洋化工产业布局》《三友硅业“改革引智 创新赋能” 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做深做实见成效》分别入选第二批、第三批微案例,在省国资委系统进行推广学习。

唐山三友集团落实“三转”战略 构建“三链一群”海洋化工产业布局

 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河北省大型化工企业,主导产业以盐化工为主,“十四五”以来,以“打造沿海经济带化工领域领军者、高质量发展主力军”为目标,制定了向海洋转身、向绿色转型、向高质量转变“三转”战略,构建“三链一群”产业布局,谋划多个百亿级项目,积极推进传统盐化工向新能源、新材料和精细化工转变,加快构建千亿产业集群。
  集团在完善“两碱一化”循环经济基础上,实施向海洋转身、向绿色转型、向高质量转变“三转”战略,积极构建“三链一群”新发展格局,以促进传统产业、战新产业两端发力为抓手,沿着新质生产力“新航向”,深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筑强基本盘,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开辟新赛道。
  一是发展“两碱一化”循环经济产业链,推进现有产业提质升级。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,投资 100 亿元,以电池级碳酸钠项目为支撑,向钠电池正极材料延伸,打造北方最大的钠电池产业基地。进军高端电子化学品领域,成立电子化学品公司,投资 100 亿元分期建设湿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气等 32 种电子化学品,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可实现高端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,解决进口依赖问题。
  二是发展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,培育战新产业发展新动能。建设有机硅单体项目,年产 20 万吨有机硅扩建工程项目试运行,单体产能将实现翻番,力争到 2030 年单体规模达到60万吨/年,争当北方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“链长”。重点研发下游高端产品,谋划建设高端有机硅下游产品项目,进一步提升下游产品产能及高附加值产品种类。
  三是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,推动区域产业链条实现补链延链强链。投资160亿元建设以氯碱为上游的海洋精细化工产业链,注册成立精细化工公司,打造以盐化工为支撑的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,对接石油化工、煤化工,加快“盐化-石化-煤化”三化融合发展,加快形成无机碱制造产业新质生产力,助力打造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。
  四是以资源优势为绿色发展赋能,谋划新能源、新材料双新产业集群。立足集团盐化公司土地、海水、港口、区位等资源优势,与能源集团合作,结合“绿电+化工”产业发展模式,以盐化工和新能源、新材料为重点,发展海洋经济产业链,建设光伏、海水淡化、绿电制氢、海水资源开发等项目,打造硅系、镁系、溴系、绿氢下游等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,实现“新能源+盐化工+新材料”深度融合发展。

具体做法:
 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新质驱动力推动集团转型升级高质量新发展。按照集团“三转”战略部署、“三链一群”产业布局,持续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投入,大力发展浓海水综合利用、光伏新能源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,实施电池级碳酸钠、高端电子化学品、有机硅单体改扩建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,促进集团由传统基础化工企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化企业转变,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。2023年项目投资16.2亿元,其中战新产业投资6.75亿元,占比42%;今年1-8月战新产业投资7.7亿元,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重点项目均进入快速建设阶段,战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
  二是以项目布局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。集团先后实施纯碱、氯碱、有机硅、化纤等项目建设与扩建,推动“两碱一化”循环经济发展,实现了“氯碱、有机硅从无到有,纯碱、化纤由小到大、由大到强”。充分发挥纯碱、化纤行业龙头优势,融入曹妃甸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,以成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基底持续建链补链强链拓链,与本地区企业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构建了从企业内部的“小循环”到南堡园区内企业之间、产业之间的“中循环”再到曹妃甸区域内行业之间的“大循环”,切实推动了集团及地区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与链条结构重塑。2024年4月,集团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链主企业。
  三是紧推“项目成果”转为集团发展增量。“三转”战略实施以来,集团上下锚定重点项目建设目标,全力以赴抢节点、分秒必争赶工期,电池级碳酸钠、精细化工项目加快土建施工,高端电子化学品项目设备安装全面铺开,项目成果的快速转化支撑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。2020年到2023年期间,集团营业收入增加了近41亿元、利润总额增加了近4亿元,净资产收益率、资产负债率、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指标位居省监管工业企业第一,保持行业领先水平。

三友硅业“改革引智 创新赋能”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做深做实见成效

  唐山三友硅业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唐山三友集团,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有机硅产业基地,产品主要有六大类近100个品种,四大主导产品均为“全国用户满意产品”。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河北省工业企业 A 级研发机构、河北省有机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,2023年5 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“科改示范企业”,今年6月通过国务院国资委 2023年度“科改企业”考核评估,获评“优秀”等次。
  公司充分发挥科改企业“头雁”作用,持续加大重点技术布局和全链条产业链发展,着力突破“卡脖子”问题,锻造“杀手锏”技术,努力在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,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  (一)突出原创性科技攻关,提升科技创新产出效能,增强科技创新力
 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,激发原创技术内生动力。公司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,制定多项激励政策,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制度保障,激发研发人员科技创新活力。同时,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,成功通过“河北省有机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”绩效评估,承担政府石化联合会项目 1 项、唐山市科技局项目 1 项。
  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能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专注产学研成果转化,加速推动成熟可靠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,攻关“U 形管流化床技术”等核心技术,缩小与国外领先水平差距,引领有机硅行业发展。
 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,激活科技创新源动力。持续深化与院士、科研企业等技术合作,不断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,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。
  (二)持续优化公司治理,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,增强公司治理力
  稳妥推进分拆上市,以资本运作赋能创新发展。2023 年 8 月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并完成股份制改造,9 月取得河北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受理函,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。积极参加省证监局上市培训、组织董监高等人员现场培训,持续强化公司规范运作水平,为下步登陆资本市场、申请 IPO 上市奠定坚实基础。
  持续优化公司治理,提高科技创新战略决策水平。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公司实现党建入章程,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全部做到由党组织前置研究把关。持续规范董事会建设,充分发挥战略与科技创新委员会等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作用,提升科技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、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。增设 3 名独立董事并引入行业专家担任,外部董事数量占三分之二,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和董事会架构齐全专业互补搭配。
  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,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。持续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,推行“指标分解、压力传导”机制,中层管理人员分层分类承接经理层考核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,确保实现工作落地、责任到岗、落实到人。强化“高精专”人才引育,实现晋升通道“量身定制”,取得重大成果可破格晋升。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,为干部敢想敢为、员工敢闯敢干提供有力保障。
  (三)发展战略新兴产业,聚合优势资源抢占新赛道,增强产业引领力
  聚焦实体经济,壮大战略新兴产业规模。实施年产 20 万吨有机硅扩建工程项目,力争到 2030 年单体规模达到 60 万吨/年。谋划建设高端有机硅下游产品项目,进一步提升下游产品产能及高附加值产品种类。
  构建数字工厂,实现“硅业智造”。实施流化床自动补料、精馏塔先进控制等多个车间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。打造智慧仓储,推动存储、运输、分拣、包装等工作自动化智能化管理。投用三套挂轨巡检机器人,全时段监测电力设备热故障、外观缺陷等异常现象,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。
 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引入精馏塔系统自回热工艺,建设一套精馏自回热装置,逐步突破节能降耗的行业难题。持续改良生产控制技术,拓展副产物转化方式与自用领域,确保将副产物吃干榨净,达到以核心技术强化产品转化率、成本管控力的目的。
  一是获评国务院国资委 2023 年度“科改企业”专项考核评估“优秀”等次。以打造北方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链长为目标,修订《科改实施方案》《工作台账》,按照“一体两翼五力”发展思路,明确 6 大专业领域 47 项改革举措,以做精做深科改示范行动激发创新活力、厚植发展动能。“低氯离子残留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技术开发”获得中国氟硅行业科技创新一等奖,“加成-阻聚抗剪切型有机硅消泡剂”立项为石化联合会项目,硅胶/精馏数字化车间建设等 2 个应用场景入选河北省“算力+化工”场景,获建“赵洁创新工作室”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实验室。
  二是董事会职权落实更加到位。结合科改示范行动要求以及公司创新发展需求,不断完善“一委三会一层”决策机制,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发展全过程,通过“一份章程”(公司章程)、“一张清单”(权责清单)和“一个办法”(《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实施办法》),进一步明确重大事项决策程序,建立权责透明、充分授权、运作高效的创新决策机制,促进董事会授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,运行更加科学规范。
 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规范。参照上市公司董事会运行模式,对董事会结构进行完善,引入行业专家、会计专家、法律专家等 3 名独立董事,并将独立董事纳入到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中,切实发挥“专门领域的专业评审”作用,有效提高了董事会决策质量与效率。设立战略与科技创新委员会,推动科研人员全程参与公司创新管理决策,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、专业性和精准性得到显著提升。

冀公网安备 13020902000126号